编者按:第十三届亚洲泌尿外科学会年会(UAA2015)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CUA2015)于2015年9月3~6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上,我们有幸邀请到大会主席、上海长海医院孙颖浩教授就转化医学、PSA诊断与筛查、我国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及特异性SNP话题,进行一一解读。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亚洲泌尿外科—走向国际
此次大会是继2000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亚洲泌尿外科学会年会后,时隔15年,再次在中国召开,是非常令人期待和高兴的。亚洲各国的泌尿外科医师们都积极踊跃地参加此次盛会,包括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印度等医学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临床医生。此次在召开十三届亚洲泌尿外科学会年会(UAA2015)的同时召开第二十二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CUA2015),以及第十六届全军泌尿外科大会。三个大会集为一体,既节约时间和资源,又提高了会议的层次、水平和规模。
大会提出了“亚洲泌尿外科-世界的未来”的主题,这并不代表世界未来就属于亚洲泌尿外科。与欧洲、美国泌尿外科学会相比,亚洲相对年轻,就会有些不足,但也正是因为年轻,会有更多的可能、希望及未来。中国作为亚洲的大国,有这个责任,目前也有这个能力,与亚洲的泌尿外科同道们一起推动亚洲泌尿外科学的发展,并且在未来世界泌尿外科的舞台上发挥更多更重要的作用。目前,亚洲尤其是中国的泌尿外科医生的临床技能、临床水平已经完全达到国际顶尖水平,但略有遗憾的是在转化医学研究、基础研究等方面还需提升。希望大家今后在这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本届大会邀请了国内四十多家医院的年轻泌尿外科医生进行手术的示范和交流。通过这样的形式既展现了他们的能力,同时又可以让更多的亚洲和国际顶尖的泌尿外科医生对他们的手术做现场的指导和交流,这对推动中国泌尿外科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此次大会免费提供了120个参会名额给中国边远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年轻泌尿外科医生,即注册费、来回差旅费以及会议的所有费用均由大会报销。孙颖浩教授指出:“我们这代人都是这样成长的,吴阶平院士和郭应禄院士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和平台。所以现在我们也有责任给其他年轻医生创造好的条件,创造好的平台。”
转化医学研究,泌尿外科学发展新趋势
泌尿外科与许多学科一样,近几年来的发展更多地体现在临床外科操作上,向着微创化、精细化、精准化推进。泌尿外科由于有尿道与体外相通,肾脏和前列腺的解剖位置都很深,所以微创技术因生理解剖的关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在操作上由于解剖位置深,也有必要化困难为优势。目前,微创内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运用最广泛,国内各大医院的手术微创比率可达80%,甚至90%以上,且效果都非常好。
在转化医学研究方面,泌尿外科医生也做了很多探索和研究,因为很多疾病具有中国人特点,包括遗传特点和表观遗传特点。孙颖浩教授强调,外科医生在注重临床技术的同时也应关注基础研究。上海长海医院为代表获得了泌尿外科系统973国家科研计划,北京301医院为代表获得了863国家重大科研计划,这些都揭示了更多的国内泌尿外科医生已经从单纯的临床外科技能方面的追求向转化医学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向在创新和迈进。
我国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有待提高
前列腺癌是许多外科医生都非常感兴趣的领域,都想深入研究的疾病。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发病率在上海地区已经超过胃癌、肠癌、肝癌甚至肺癌,成为发病增长最快的男性泌尿外科恶性肿瘤。此外,中国晚期前列腺癌的比例相对较高,将近50%,而欧美发达国家的晚期前列腺癌发病率在5%以下。针对这样的发病情况,我国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需要加强,同时也对临床医生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大家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现在中国的外科医生在临床治疗、外科手术方面已达到国际水平,这不仅仅局限于北京、上海和广州,国内有很多医生都能够做非常漂亮、非常好的前列腺癌手术,这是值得欣慰的。此外,放射治疗技术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国内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总之,在提高治疗手段的同时,更要推动早期诊断工作。
前列腺癌PSA筛查,需正确解读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作为前列腺癌的筛查工具是存在争议的。大部分前列腺癌患者(约90%)的PSA是增高的,但是PSA增高并不一定是前列腺癌,仍需要其他检查辅助诊断。所以PSA作为筛查工具可能会造成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但是由于PSA的敏感性很高,且现在没有其他很好的替代指标。如何使PSA成为诊断敏感性很高的工具?最好有其他指标可以提高其特异性,这是大家需要努力的方向。
目前国内已取得一定成果,包括研究项目组把中国人的SNP和国外的SNP做组合,提出了中国遗传评分的课题,并已经取得初步的临床结果。另外,包括长链非编码RNA以及融合基因在内的新的肿瘤标志物也已经找到中国人特点的这类标志物,弥补了国外学者发现的标志物在中国人群中表达频率不高、特异性不高的短项。未来会有更好的方法来诊断前列腺癌,弥补PSA的不足。
总体而言,作为诊断工具PSA还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点,但是作为筛查工具是有可能会导致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孙颖浩教授强调:“大家对PSA的解读和了解需要辩证,需要科学。”
我国前列腺癌人群存在特异性SNP
上海长海医院孙颖浩教授作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带领其团队与上海复旦大学徐剑锋教授团队及国内许多泌尿外科医师和科研工作者,系统地研究了中国人群的前列腺癌风险相关变异,首次对中国人群开展了GWAS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前列腺癌人群中有特异性的两个SNP,这两个SNP在国外的这类的GWAS研究里都没有报道过,说明这与中国人发生前列腺癌的相关性更高、特异性更强及种族相关性表达更明显。关于SNP在中国人前列腺癌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与诊断和治疗的密切相关性,还需要做更多和更深入的探讨。